笔记的作用,分类和方法论

日常杂记  ·  2025-08-24

笔记的分类

  • 原始记录
    • 外源记录:指的是对不是自己产生的信息的记录。比如上课时的随堂笔记,开会时的开会记录,采访时的笔记,对看到事物的记录等等。这些记录中的内容的是客体的信息,是还没有被自己有意识地处理过的原始信息。
    • 内源记录:指的是对自己产生的、原始的信息的记录。比如在路上产生的灵感的直接记录,对自己思考时产生的语料片段的记录,对外源信息的初步加工后的记录等。这些记录的内容是自己产生的,但是还没有经过完整的加工处理流程,没有形成具有框架和逻辑的总结记录。
  • 总结记录
    • 计划表:记录期望要做的事情。
    • 总结笔记:记录加工完成后的信息。 总结记录都是对原始记录的加工得来。

关系

外源信息--》外源记录/内源信息 --》内源记录 --》计划表/总结笔记

总结笔记

  • 用法:通过反复看来刺激加强记忆。
  • 怎么做总结笔记:梳理原始记录的逻辑框架,找到关键信息节点,然后将这些东西组织起来,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并记录。核心思想是让总结笔记作为记忆的结构化索引。
  • 我个人使用的“进阶”方法:做总结笔记的总结笔记。十页纸变五页纸,五页纸变一页纸。

总结

总结笔记是原始信息处理后的笔记,是记忆的结构化索引。

补充/解释

这里的记忆就是指人对原始信息的记忆,从我个人经验来看,这些记忆 很难被彻底忘掉。总结笔记起到一个对这些记忆的梳理和关键节点记录的功能。总结笔记提供了一个逻辑框架(或者推导框架),有了这个框架,即使真的忘了一部分内容,往往也可以通过框架推导出来。

 
评论
杂记. All Rights Reserved. Theme Jasmine by Kent Liao.